跳转至

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

这是一条太平洋褶柔鱼,亚洲市场最常见的鱿鱼品种,通常只能活上一年,最终命丧案板,断头后触须仍保留着短暂的肌电信号,绝不轻易说倒下。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1.jpg

因为对水质要求高、难以实现大规模养殖,今天你吃到的鱿鱼几乎全都来自海洋。除了近海的品种,公海同样拥有丰富的鱿鱼资源。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不侵害沿海国权利、义务和利益的前提下,任何国家在公海都有捕鱼的权利。

在这四个主要的鱿鱼渔场中,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2.jpg

西南大西洋的渔业资源尤其丰富,这里巴西暖流与福克兰寒流交汇,大量营养盐令鱼虾聚集,产出的阿根廷滑柔鱼肉质紧实,没有其他品种的酸涩味。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3.jpg

每年上半年通常是阿根廷鱿鱼的黄金捕捞时段,由捕捞船、大型加工船和运输船组成的远洋船队历时 45 天,抵达西南大西洋。

放眼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茫茫海域,如何精确定位鱿鱼群?

主要靠这三个 S 相互配合。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4.jpg

首先需要获取遥感图像,得到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等水体环境信息,并利用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修补处理,生成完整的数字地图,最后通过信息发布平台传给每一艘渔船。

船长会收到这样一份渔情预测周报,包含一周的水温状况、海面高度分析和渔情分析。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5.jpg

以这张海面高度分布图为例,蓝色区域的中心水位比周围低,表示冷涡,它的西侧与 0 cm 等高线,也就是绿色区域交界的地方极易形成渔场。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6.jpg

渔场预报的准确率能达到 70% 左右,但阴晴不定的大海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时船长还需借助垂直鱼探仪,利用超声波探测船体下方的鱼群和海底地貌。

像青花鱼这类纺锤形状的鱼反射回的脉冲信号类似回旋镖。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7.jpg

而鱿鱼身形柔软,且体内没有能够反射较强声波信号的鱼鳔,最终看到的通常是这样的小短条。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8.jpg

捕鱿鱼最早用的是拖网,船尾拖着一张由桁杆或网板撑开的大网,船一开,狂扫一大片。鱿鱼在网兜互相挤压、啃咬,品相并不好,还有可能捞上各种水生生物,增加分拣成本。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9.jpg

于是,更有选择性的鱿钓出现了。船两侧装着数十台这样的自动钓机,滚轮和导向轮负责收放钓线,线上设有 25\~30 个荧光钓钩,末端的伞针用来挂住目标。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10.jpg

为了避免缠绕,钓线通常放至水下 60 m 左右,可鱿鱼群徘徊在更深处,要怎样让它们乖乖向上游呢?

鱿鱼的视网膜上分布着密集的视杆细胞,令它们在昏暗的海里对光照极为敏感。

尽管无法分辨颜色,但视杆细胞上的光敏色素——视紫红质对青色和蓝色光有最大的吸收能力,鱿鱼在弱光环境里会感觉这两种光更明亮。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11.jpg

因此晚上的收获通常更多,只需在傍晚先放入青色或蓝色的水下集鱼灯,利用趋光特性大范围吸引鱿鱼聚集。入夜后收回水下灯,打开船上一百多盏白色的金卤灯,让鱼群停留在浅层。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12.jpg

被光吸引来的鱿鱼游到渔船附近,绕开强光区域,打算潜入光线较暗的船底,而处于交界处的钩线正上下轻抖,模拟活鱼。

当鱿鱼成功被蒙骗,试图张嘴开吃,鱼钩上的刺牢牢挂住触须或嘴部,一小时后自动收线。

因为钩上没有倒刺,转弯时鱿鱼自然脱钩,掉在网板上。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13.jpg

鱼况好的时候一天能收获超过 5 吨鱿鱼,为了保障新鲜,需要在船上迅速冷冻,之后移交母船集中加工存储。

出海三个月后,运输船就能将第一批阿根廷鱿鱼送回港口,而捕捞船还得在海上干满两年,通过补给船运送食物等物资。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14.jpg

在下半年,阿根廷鱿鱼的丰产期过去,渔船可以选择穿越麦哲伦海峡,转战东南太平洋。这里的秘鲁鱿鱼体长超过 1 m,接近成人体重,自动钓机几乎派不上用场,要想征服全靠强劲的臂力。

Vol/Vol.123 如何吃上肥美的大鱿鱼/15.jpg

该文件编辑日志

  • JUL 22, 2020. By Zhao-Robert

    创建文件 & Markdown 格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