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Vol.051 如何花 10 亿美元研发一款有效的抗癌药

癌症,其实离你并不远。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数据,每个中国人一生中有近 22% 的几率会罹患癌症,有 12% 的几率会死于癌症。

img

对于癌症患者,用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这些抗癌药是如何起作用,又是如何研发的?

癌症主要是因为体内某些细胞的基因变异,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形成肿瘤,最终侵入、压迫其他健康组织致人死亡。

img

传统的化疗药,可以破坏细胞内部结构诱导肿瘤细胞死亡,但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细胞,有严重的毒性和副作用。

img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瑞士的诺华制药在上世纪 90 年代研发出了只针对肿瘤细胞的抗癌药,称为靶向药。

img

研发靶向药的第一步是找到靶点,指的是药物在体内起作用的目标点。

img

比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是因为细胞中的 9 号染色体和 22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相互易位,产生了致癌的 BCR-ABL 融合基因,释放一种酪氨酸激酶,让细胞无限增殖。

img

而对应的靶向药格列卫,其有效成分甲磺酸伊马替尼,就是以这种酪氨酸激酶为主要靶点,通过与其结合抑制细胞增殖,从而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img

这是一张药物靶点关系图。外环字母代表 15 类 ATC 系统分类药物,4 个颜色对应 4 种靶点类型。

把拥有相同靶点的药物连接,就能到这张图。可以看到,同种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img

例如治疗男性勃起障碍的“伟哥”西地那非也广泛用于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因为两种疾病的靶点都为PDE5。

img

有了靶点,接着要选出能对靶点起作用的先导化合物。

这个过程就是大海捞针。中国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就拥有 220 万个化合物样品可用于筛选。

img

90 年代中期,利用高通量筛选平台,通过上千个微孔板同时加样测试,每天可筛选 15000 种化合物,而今天的超高通量筛选速度可达每天 30 万个化合物。

img

格列卫在开发初期,花了 3 年才选出先导化合物 2-苯氨基嘧啶。

借助已有的化合物数据库,先导化合物需要再经修饰强化效果,比如往 2-苯氨基嘧啶上的 3 号位添加吡啶基团能增强在细胞内的活性,往侧链添加 N-甲基哌嗪增强溶解度使其适合口服。

img

修饰出 5 ~ 10 个即可选为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前试验。

然后通过动物试验和软件模拟,确定候选药物的毒性并模拟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接着就能申请专利并开始临床试验。

img

临床试验分为三期,一共需要 5000 多名对应的癌症病人,用以测试药物的安全性并通过双盲对照法测试有效性。

img

为了征集病人,药企会和多家医院合作,而在中国还有很多个人中介。

根据我们联系到的一位中介,一期试药的病人可获得 5000~8000 元补贴。中介则会获得几百到上千的抽成。在利益驱动下,甚至有临床数据涉嫌造假。

img

通过临床试验,再经相关部门,比如美国 FDA,中国食药监局的审批,一款新抗癌靶向药就能正式上市,价格通常都在每盒万元以上。

img

《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了 2006~2015 年上市的 10 款抗癌药,研发耗时中位数 7.3 年,成本中位数 6.48 亿美元。

img

这 10 款抗癌药的研发成本总共 72 亿美元,但可以凭借 20 年的专利保护期成为近乎垄断的高价商品,在未来 4 年就能获得 670 亿美元收入。

img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昂贵的进口抗癌药,为了提高销量,一些药企会和慈善组织合作赠药。

img

比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易瑞沙,患者自费近十万 元购买8 个月后终生赠药。

但这种癌症的患者有半数活不过 11 个月,且平均 1 年就会出现耐药性,无法继续领药,实际上药企并不会亏损。

img

药企也会和政府谈判,降价纳入医保以换取更大销售空间。

比如 2017 年,乳腺癌药品赫赛汀纳入医保后,价格从 23000 元降到 7600 元,随即供不应求而断货。

img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国产的仿制药或 me-too 药。

前者直接仿制那些专利过期或在国内不受专利保护的靶向药,比如国产的 格尼可和诺华的格列卫就有相同的有效成分甲磺酸伊马替尼。

img

后者则通过改变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以回避专利,比如江苏贝达的厄洛替尼和瑞士罗氏的艾克替尼,结构就十分相似。

img

然而,国产抗癌药的效果和价格远不如印度仿制药来得实惠,比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印度仿制易瑞沙只要 600 元。

img

不过,购买印度仿制药可能存在法律的风险,当然这些风险至少不会像某些中医偏方或保健品那样,让你付出生命的代价。

img

该文件编辑日志

  • Mar 29, 2020. By Zhao-Robert

    创建文件 & Markdown 格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