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Vol.108 怎样科学地放电影

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这部长达 3 小时 14 分钟的电影,需要 9 盘 2000 英尺规格的胶片拷贝,而 2012 年在中国重映时,所有的拷贝都被存在这样的一块硬盘里。

电影是怎么放映的?胶片电影和数字电影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台胶片电影放映机,电影胶片会从供片盒出发,为了减少胶片运转过程中的拉扯,需要经过大量的输片导轮,最终到达收片盒。

每一格画面在经过片窗时,灯箱里这个亮度相当于 20 台汽车远光灯的大功率氙气灯把片格窗内的画格照亮,再由不同焦距的放映镜头放大,投射在银幕上。但这样连续移动的画面看起来会出现模糊不清,重影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

答案是间歇机构——马尔蒂十字车,传动轴每旋转一圈,间歇输片齿轮会转动 1/4 圈,使一格胶片停留在片窗前。在胶片伸缩前进时,一块有缺口的圆盘式遮光板会刚好挡住放映灯,只有当一格胶片稳定地停留在片窗前时,灯光才从中通过。

遮光板会有三片叶片,这样,每帧画面会被投影 3 次,以每秒 24 格的速度输片,就能达到每秒 72 帧的帧率,解决画面流畅问题的同时还保证了亮度。

解决了画面还要解决声音,当胶片经过声鼓时,声鼓旁的励光灯发出的光通过聚焦器形成一道光刃。

胶片经过时,这道光刃穿过胶片上透光的声轨照在另一侧的光电感应器上,产生变化的电流信号。电信号经放大转换成可播放的声音信号,在放映时,电影院会在不同格式的声轨中选择一条播放。

胶片能提供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画面,使用两台放映机就能实现 3D 电影放映。

2009 年上映的电影《阿凡达》,使用了 70mm 规格的 IMAX 胶片,胶片展开长度达到 17 公里,能在最大 35.72米×29.57米的巨幕放映,达到了最极致的视觉享受。

但在中国,你却享受不到真正的胶片 IMAX,也看不到传统的胶片电影,为什么?

首先是成本问题,常用的柯达电影胶卷每 4 分钟长度的盘片价格就高达 1500 - 1800 元,一部电影的时长往往超过90分钟,拍摄就需要上百倍于此的胶片素材。在发行中还需要反复翻制拷贝,一套的成本也要 8000 - 10000 元。

再加上胶片拷贝难以监管,《泰坦尼克号》首次上映时,拷贝供不应求,一些影院甚至通过走私盗版拷贝,为许多观众留下了一段未删减镜头的震撼观影体验。

于是在 2004 年,为了提升电影放映水平以及加强管理,广电总局连续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等文件,明确了以数字电影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数字放映原理与胶片类似,高亮的氙灯或激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滤光片和导管整合成白光,再由折叠镜反射进入棱镜分成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

最后照射到这块 DMD 芯片上,芯片上密集地排列了数百万个镜片,每个镜片都可以向两个方向以 12 度高速翻转,将不同颜色的光线组合成图像,并反射到镜头中,投射在银幕上。

数字电影依然沿用每秒 24 幅画面,每幅画面闪烁三次的放映法则。但提供了更广阔的技术空间,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使用了 120 帧技术拍摄,达到了媲美真实世界的清晰画面。

获准发行的数字电影拷贝,只要将音频、图像、播放列表、索引文件、预告片、广告等文件做成数字电影发行包——DCP,存在这样的硬盘里,就能通过快递的形式传递到影院的片库。

上映前,发行方会将电影的有效时间和授权设备列表等信息制作成一个密钥传递消息—— KDM 。拿到密钥,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映,密钥的有效时间一般是 30 天。

不过,一些优秀的作品,只要通过国家电影局的认可,并缴纳一定的服务费,就能延长密钥有效期,让优秀作品获得更多的放映机会。比如 《哪吒》就通过 30 天的密钥延期一举发力,在中国电影票房榜上连续击败了 《复仇者联盟 4》和《流浪地球》,荣登第二位。

电影院以院线制进行管理,影片经院线统一排片放映,通过 TMS (Theater Management System)影院放映管理服务器,各条院线可以对下属影院进行设备管理、影片传输、播放列表制作、密钥发放等操作。

影院的 TMS 交换机将电影放映机、电影服务器、音频处理器、票务系统、电源甚至场地灯光等设备连接在一起。

放映员只要通过部署在 TMS 服务器中的 TMS 软件系统,就能让各影厅实现每场电影的自动放映、开关灯等操作。

有了这样的系统和流程,电影局就能清楚地知道电影院每天都在放些什么。

该文件编辑日志